委任律師可以不讓我被關嗎?
問題摘要:
律師的價值不在於「保證免關」,而是最大化爭取合法權益,協助當事人全盤掌握案情,穩妥解決法律糾紛,特別在酒駕、肇逃、重大交通事故等高風險案件中,早期聘請專業律師參與,往往能大幅降低後續刑事與民事損失,切勿輕信「有律師就一定免關」的迷思,真正的重點在於自身行為是否惡性重大、是否具補償誠意及律師專業協助下的整體應對策略。
律師回答:
委任律師能否讓人不被關,其實要看案件的性質與具體情節,並不是找了律師就必然能免除刑責,尤其在肇事逃逸、酒駕再犯、撞死多人或其他重大違規案件中,本就屬於法律極為嚴重的犯罪行為,法院量刑通常相當嚴厲,尤其若有人死亡或重傷,且事後無達成和解或賠償,刑度勢必加重。
以酒駕為例,刑法第185-3條明文規定,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如吐氣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.25毫克或血液酒精濃度達0.05%以上者,或其他足認服用酒類、毒品、麻醉藥品而不能安全駕駛者,或檢測尿液、血液毒品濃度達標,均屬犯罪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三十萬元罰金。若因此致人死亡,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,得併科二百萬元罰金;若致重傷,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徒刑,得併科一百萬元罰金。若行為人曾經因酒駕等犯罪遭有罪判決或緩起訴確定,十年內再犯而致人死亡,刑度更重,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徒刑,得併科三百萬元罰金;致重傷則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,得併科二百萬元罰金。
此外,刑法第185-4條更規定肇事逃逸者,若致人受傷,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徒刑,致人死亡或重傷者,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徒刑,這些條文已明確列出重罪範圍,若涉及重大死傷、累犯或惡意逃逸,基本上律師也無法讓你完全免關,因為這類案件多屬不得易科罰金、不得緩刑的重罪。
再如刑法第185條規定,若駕駛人故意損壞交通設備或以其他方法致生交通危險,最高也可處五年徒刑,若因而致人死亡,則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徒刑,致重傷也有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。
再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6條,若是無照駕駛、吊扣期間駕車、酒駕、毒駕、超速超過40公里、飆車、連續闖紅燈等十種重大違規,致人死傷時,法院還能依法加重原本刑度至二分之一,因此肇事情節輕重、是否累犯、有無和解、態度悔意、事後賠償意願都是影響刑度的關鍵。
律師的角色並非憑空讓人脫罪,而是依法保障當事人正當程序權利,協助爭取最有利結果,尤其透過律師協助,能盡快促成和解,爭取法院量刑時酌情減輕,亦能防範警察或檢察官違法蒐證,確保法院審判基於合法證據,但若案件事證明確、犯罪重大,即使律師極力爭取,法院通常也難以判處緩刑或免刑,只能盡力爭取最低刑度、爭取合意金額、協調分期賠償、減輕附加刑罰(刑法第57條)。
律師的價值在於專業判斷與協商能力,讓當事人在法律框架內獲得最合理處理,尤其車禍、酒駕、肇逃等案件,律師能協助釐清責任歸屬、解析監視器、爭取刑事緩刑或易科罰金機會,也能協助談妥民事賠償,避免刑事案件外還被高額求償。但若是累犯、惡性重大或故意犯罪,例如酒駕再犯撞死人、惡意肇逃或車速極快釀多人死傷等,這些案件社會觀感極差,法院多半嚴懲不貸,律師也難讓當事人完全免關,只能透過具體事證讓法院在法定刑度內量刑最低,減輕未來出獄後生活壓力,並安排後續賠償程序。
委任律師絕對不是萬能護身符,而是保障法律程序正當、協助爭取最輕刑責的重要工具,尤其在法治社會中,律師是被告與法院間的重要橋樑,確保你有發聲機會、有權陳述、有機會補償與和解,在許多肇事案件中,事後誠懇道歉與實際賠償往往能成為量刑關鍵,若無律師協助,當事人很難獨自面對繁複的法律程序。實務上,大多數初犯者若能積極賠償、達成和解、展現悔意並全力配合司法調查,法院有機會酌予緩刑或給予較輕刑度,但若態度消極、惡性重大、傷亡嚴重、拒不賠償或屢犯,法院通常也無從輕處理。
事故-官司
瀏覽次數:7